水浒传中,北京大名府梁中书,为给岳丈蔡京送生日礼物时,可谓煞费苦心。他不仅选哌武艺高强的杨志,负责押送十万贯金珠宝贝,还从“帐前拨十个厢禁军监押着车”。
在这里,出现了“厢禁军”一词。众所周知,豹子头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那么,水浒中的“厢禁军”和“禁军”,究竟是不是同一个兵种?这两者之间又有何区别呢?
厢禁军和禁军,表面上看只相差一字,又都是北宋时的军队,但实际上,两者却有天壤之别。
《宋史·兵志·禁军上》就曾详细记载:“天子之卫兵,以守京师,备征戍,曰禁军;诸州之镇兵,以分给役使,曰厢军。”
这段话把禁军和厢军的区别写得很清楚了。禁军是正规的国防力量,受中央管理,只负责守卫京城,准备征战;而厢军(即水浒中的厢禁军)相当于地方武装,受州府管制,除了承担相应的守备、训练任务外,还要服差役。两者的职能、地位、作用、待遇均存在较大差别。
北宋时,禁军是等级、地位、供给最高的京城卫戍部队。北宋初期吸取唐末藩镇割据、中央权力旁落的经验教训,将国家最精锐的军事力量集中到禁军,禁军的军权只由殿前、侍卫二司管理,而二司只听命于皇帝。所以,禁军的实际指挥权仅在皇帝一人。
禁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京城,是北宋中前期最优秀的军事力量。但宋仁宗之后,因长期的和平发展与养尊处优,禁军军纪涣散、士气颓靡,成尾大不掉之势,犹如晚清的八旗。像林冲这样的军队教官,都“每日六街三市游玩吃酒”(见水浒原著第11回),导致军队战斗力直线下降。以致《宋史·兵志·禁军上》都发出“西兵招刺太多,将骄士惰,徒耗国用”的感慨。
林冲虽然武艺超群,但作为小说中的禁军教头,却碌碌无为,教了个徒弟操刀鬼曹正,武艺在梁山上也属末流。林冲还沾染上禁军中的酒肉习气,经常在上班时间逛岳庙、上樊楼、喝好酒。禁军教官已然如此了,禁军士兵中的歪风邪气可见一斑。
说完了禁军,那厢军又是什么情况呢?
厢军,即水浒中的厢禁军。如果说禁军到北宋后期已经腐化堕落日薄西山,那么厢禁军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地位没禁军高、待遇没禁军好、伙食没禁军棒的地方部队厢禁军,除了承担禁军所有的军事任务之外,还要额外“以分给畜牧缮修之役”。这样的悲惨命运让厢禁军看上去就是那个没爹没妈的娃。然而,这种情况下的厢禁军却更争气。《宋史·兵志·厢军》中对禁军和厢军做过这样的比较:“虽廪以厢兵,而得禁兵之用,且无骄横难制之患。”
翻译过来就是,厢禁军的作用和禁军不相上下,还没有禁军骄横、难管的毛病。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厢禁军的战斗力还不弱。这一点,从水浒中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校场比武阅兵就可管中窥豹。
可是,被《宋史》称赞有加的厢禁军,为什么到了杨志手下,就不听使唤了呢?
水浒中,杨志和11个厢禁军押送生辰纲。一路走来,厢禁军们饥餐渴饮,炙烤挨骂,还要被杨志老大的藤条只管打去,可谓苦不堪言。尽管如此,兢兢业业的厢禁军们仍然发挥连续作战的优良传统,并没有和杨志公开矛盾反目成仇,只是私底下向老都管抱怨,“我们不幸,做了军健,……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见水浒原著第16回)。连老都管都知道T恤下属,“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见水浒原著第16回),然而所谓的梁山好汉、杨家将嫡派传人、青面兽杨志杨大英雄,却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句抚恤、安慰的言语。直至生辰纲失陷,他也只是自杀、逃跑。
这样一个不知人情冷暖、缺乏责任担当的杨志,也难怪要把厢禁军这样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了。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bzsm/4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