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一出场,就是急匆匆地挑着一担金银财宝去拜见高俅,言语间希望高俅能够让他官复原职。原来,杨志曾担任殿帅府制使,但后来在押送花石纲时,因为在黄河里翻船导致花石纲失陷,杨志害怕被追究责任,于是不敢回京赴命,只得避难江湖。
后来,杨志正逢恩赦,便又回到北宋都城东京谋求复职,为此还特意给高俅送来了一担金银财宝,希望高俅能够帮忙。但是,高俅却不愿意让杨志官复原职,还特意说了这样一段话:
“既是你等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九个回到京师交纳了,偏你这厮把花石纲失陷了!又不来首告,倒又在逃,许多时捉拿不着!今日再要勾当,虽经赦宥,所犯罪名,难以委用!”
虽然,高俅作为一个反面角色,他不让杨志官复原职的原因,可能更多是因为杨志送来的金银财宝太少,入不了他的法眼。但客观来说,高俅的这番话,却并非不无道理。
首先,十个制使同去运送花石纲,结果九个人都顺利完成,就杨志一个人没有完成,这本身就证明杨志的能力值得怀疑。其次,就算杨志因为某些客观原因导致没有完成任务,那也不是什么大事,至少要回来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吧?可问题是,杨志在出事后,却选择一跑了之,这算什么事呢!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高俅的眼里,杨志不仅办事能力值得怀疑,而且还缺乏足够的担当,所以没有资格官复原职。那么,书中的杨志真的是这样一个人么?
因为施老爷子在《水浒传》中并没有详细描述杨志运送花石纲的经历,所以我们也不好因此去评判杨志的能力;不过,施老爷子很快就给了杨志第二次表现的机会,而且还给我们全方位地展现了杨志运送的全过程,它就是“杨志押解生辰纲”。
这是在杨志杀掉泼皮牛二后,被刺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结果杨志来到大名府后,却意外得到北京留守梁中书的赏识,被提拔为管军提辖使。不久后,梁中书为给岳父蔡京贺寿,特意搜刮了十万贯金珠宝贝,号称生辰纲,并命杨志送往东京献给蔡京。
当时,跟随杨志一同押解生辰纲人员,一共有十四人,分别是梁中书府上的谢都管和两位虞候,以及十一名士兵。而在如何管理这十四个人时,杨志完全是三副不同的态度。
在书中,杨志每次在和谢都管说话时,还能勉强保持一点客气的态度,但对于两位虞候,杨志言语间是丝毫不客气。比如在书中,两个虞侯对杨志的安排有些不理解,于是就询问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得走不到,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走?”
客观来说,两位虞候作为杨志的同事,他们的这番询问,于情于理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而且言语间也没有冒犯杨志的地方,在这种背景下,杨志给两位虞候简单解释下,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问题是,杨志开口就来一句:”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
当然,杨志对待这两位虞候的态度,还算是好的,他对那十一名士兵的态度,那才叫真正的不客气。对此,书上是这样写的:“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完全不把他们当人看。
那么,杨志为什么会有这样三副不同的态度呢?
原因很简单,谢都管的地位,要比杨志高多了,所以杨志需要给谢都管一些面子;至于两个虞侯,最多只能算是杨志的同事,杨志自然懒得和他们好好说话;至于那十一位士兵,他们只是杨志的下属,自然可以随便打骂。
从这层意义上说,杨志在管理团队时,明显有点看人下菜的感觉。当然,看人下菜并非全都是坏事,问题是,杨志待人的反差实在太大,尤其是他对待那十一名士兵时,完全是简单粗暴和不近人情。
最简单而言,把咱们放在杨志的位置上,当听到手下士兵叫苦叫累时,起码会先出言安抚吧?总而言之,这次责任重大,万一有闪失,我们谁也承担不起,所以希望大家多担待点,权当给我个面子;再总而言之,大家现在辛苦点,等安全抵达东京,我杨志一定不会亏待大家,到时我请大家吃好、喝好、玩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安抚大家并不难,问题是,杨志自始至终都没有说过这样一番话,他对待那十一位士兵,是开口就骂,闭口就打,看不到一点安慰士兵们的内容,更看不到一点理解士兵们的意思。
后来,有位士兵直接说,就是梁中书大人亲自来押解,至少也会容大家说句话吧?哪能像你这样,一句话不合,就是藤条劈头盖脸打人呢?更有位士兵说,你这完全就是不把我们当人看。问题是,杨志依然是无动于衷,继续我行我素。
后来谢都管看不过去,就对士兵们说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老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其实,通过这番对话就可以看出,这十位士兵,也并非不讲道理的人,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把他们当人看待,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打骂!
客观来说,杨志管理这十来个人并不难。因为杨志本身拥有足以让人佩服的武艺,而且梁中书给他的权限也非常大。因为,梁中书曾亲自吩咐,大家都必须听从杨志的安排。所以,老都管身份虽然比杨志高多了,但一路也从来不敢顶撞杨志,都是按杨志的吩咐办事。
可结果呢,最后那十一个士兵都不肯听从杨志的命令,即便杨志拿起藤条,劈头盖脸打去,大家也躺在地上不动,死活不愿再服从他命令,杨志对此也无可奈何。至于谢都管和两位虞侯,对杨志也满是怨愤。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志在押解生辰纲时的这种表现,本身就证明,他缺乏最基本的管理能力。
虽然,因为后来生辰纲被劫,我们总觉得,杨志并没有错,都是他的同事、下属,不积极配合工作,是这些人的错。问题是,回到我们自己的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杨志这种管理风格的同事、上司,你真愿意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吗?退一万步说,一个管理者把自己的下属和同事全都逼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样的管理者算合格吗?
在计划如何运送生辰纲时,梁中书最初是这样说的:
“着落大名府差十辆太平车子,帐前拨十个厢军监押着车,每辆车各插一把黄旗,上写着‘献贺太师生辰纲’。每辆车再使个军健跟着。三日内便要起身去。”后来又说:“凭地时,多着军校护送去就便了。”
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梁中书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开着车,拉着警报,众多警卫大张旗鼓的压送。虽然,梁中书的这个方法未必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出错,但至少是可行的。因为,如果按梁中书的方法,生辰纲一进入郓城县境内,郓城县令肯定会派雷横、朱仝去护送出境。
因为,如果这种东西在郓城县附近丢失,郓城县令的乌纱帽肯定不保。虽然,正常情况下应该没人敢劫这种东西,但上次不就让人给劫了吗?所以为以防万一,郓城县令肯定不敢大意。
在这种背景下,当看到蔡太师的生辰纲大张旗鼓的过境时,各地官员恐怕都是这种想法,都会积极派人护送。如果出现这种结果,晁盖等人还敢去劫生辰纲吗?他们还有机会劫生辰纲吗?估计是没有的。
我们再来看杨志的办法:按照书中的说法,杨志认为梁中书的这个办法太招摇,所以建议挑选十一名军士扮成普通商客,由他们挑着这十万贯珠宝悄悄赶路,这样就不会引人注意。
咋一看,杨志不愧是杨志,考虑得很全面。问题是,当时杨志等人要走的这段路,相当于从今天的北京到开封,走这么长的路,还挑着众多物品,又是在暑伏天,这不是要人命么?即便是不想太招摇,也可以选择用马车或者驴车;再退一步说,选择用手推车,总行吧?
可杨志呢,偏要大家挑着担子赶路,所以当杨志催赶着士兵快走时,士兵们就说:
“提辖,我们挑着百十斤担子,须不比你空手走的。你端的不把人当人!便是留守相公自来监押时,也容我们说一句。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
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志与士兵们的矛盾,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如果杨志愿意用手推车,就可以大幅降低士兵们的劳动强度。而且,商贩推着车子赶路,也是很正常的事。你想,晁盖等人装个卖枣的贩子,还推着好几个车?杨志他们推上几个车,有什么不可以的。
再比如,武松在替阳谷县令往东京汴梁押解私货时,也是推着车运送的。对此,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那四个跟了武松就厅前拜辞了知县,拽扎起,提了朴刀,监押车子,一行五人离了阳谷县,取路望东京去了。 ”
阳谷县令的私货,虽然没有十万贯,但这也是知县计划买官用的钱,所以肯定不会是笔小数目,可武松在押解私货时,有像杨志这样搞得夸张吗?没有!关键是,武松用车子送货,也没有把货能丢啊!
如果杨志这种做法?,真可以保证押解任务的隐密性,那也就算了!问题是,他们一共十五个人,结果有四个人(谢都管、两个虞侯、杨志)什么东西也不拿(最多只是背个小包袱);另外十一个人,却是挑着沉重的担子赶路。这种行为,反而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因为,如果他们只是小商小贩吧,那为什么会有四个闲人,什么东西也不拿?要知道小商小贩,一般也都是穷人,他们哪里舍得这样浪费人力?如果说他们是大商贩吧,为什么挑着一大堆东西走远路,既没驴、马,也没有推车?这无论谁看到,肯定都会感到奇怪。
更主要是,杨志一路上的行为,更让这群人变得不伦不类。因为,挑担子的人一路上怨声载道,拿藤条的人(杨志)一路上非打即骂,这是正常商贩出门的样子吗?更主要是,大暑伏天,人家都是趁凉赶路,他们却顶着日头赶路,你说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如果你在路上看到这样一群人,你觉得他们像正常的商贩吗?
事实上,如果真想隐蔽自己的行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大众化。正常人怎么样,你就怎么样。而杨志呢?非把自己一行人,弄得神秘兮兮、不伦不类,这不是典型的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关键是,杨志觉得趁凉走路太危险,所以逼着众人顶着太阳赶路,可最后呢,杨志的生辰纲,偏偏就是在大中午被人给劫走的。从这层意义上说,杨志处理事情的办法,实在谈不上有多高明,甚至都不见得比梁中书的办法要好!
在生辰纲被劫后,杨志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事不怨我,全是这帮无能的手下坏了事。接着,杨志竟然想到的是去自杀,再后来走着走着,就当了强盗。说真的,就凭杨志的这种表现,实在有点像扶不起的阿斗!
首先,生辰纲被劫,很难说是谁的失误造成的。因为如果说到责任,杨志、谢都管、两个虞侯和十一个士兵都有责任。最初,士兵们想喝酒,但杨志不同意,他们也不敢买。后来谢都管被士兵们说动,也不敢擅自作主,就去请示杨志。最后杨志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没有问题,所以士兵们才敢买酒喝,而杨志也忍不住喝了一些。
从这层意义上说,最后决定买酒喝的拍板人,其实是杨志自己,即便杨志是不得已才同意的。但如果当初他能允许大家推着几个车运送,自然可从旅店带上足够的酒水,哪用得着在荒山野岭买来路不明的酒水,所以最后双方出现的矛盾,本身就是杨志考虑不周的结果。
在这种背景下,当事情发生后,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军官,他应该先检讨一下自己的错误,然后再想着如何带着大家一起把事情摆平,而不是先把责任推给下属,然后想着一死了之,最后没自杀成,干脆直接跑路。
其次,生辰纲被劫这件事,对于普通人而言,自然是件大事,他们除了寻死觅活也没什么办法。但以杨志的背景和武功而言,实际很难称得上是大事。因为,杨志本身是给梁中书打工的,这次又是给蔡太师送礼,而且和他随行的人当中,还有梁中书家的老都管和两个虞侯。
按照他们的这种身份背景,在事情发生后,杨志完全可以率人直奔当地官府,叫知府出来直接和他对话。总而言之,生辰纲在你的地盘上被人劫走,你这个知府自然脱不了干系。如果蔡太师追究下来,我们自然会受到责罚,你这个知府的前程,恐怕也会给毁了。
再总而言之,好在现在蔡太师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我们还有挽救的余地。现在我也不需要你帮我追回生辰纲,但至少要授权我临时指挥当地所有官差的权力。只要把案子破了,咱们就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只要你愿意帮我这个忙,以后有事到大名府,我绝对会记得你。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案子也关系着当地主要官员的前途和命运,所以他们肯定会积极配合杨志等人的工作,就是谢都管、两个虞侯、十一个大名府的士兵,都会十万火急的、玩了命地去破案,所以这个案子真破起来并不难。
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个案子很快就给破了,只是没能成功抓住晁盖等人而已。问题是,如果当时是杨志亲自带队抓捕,以杨志的武功,晁盖等人还能顺利逃出去吗?
杨志作为一个现役军官,拥有着惊人的武艺,而且上面有梁中书罩着,再往大了说,还有蔡太师罩着。结果就管理区区十几个人,竟然把自己给孤立起来了,最后被贼抢了东西,竟然马上一副完全绝望的样子。总而言之,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事不怨我,全怨我的手下。第二个念头就是,我干脆一死了之算了。第三个念头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面对这样的杨志,我们除了哀其不幸外,恐怕也只能感叹其空有一身惊人的武艺。从某种意义上说,面对这样的杨志,高俅或许还真比梁中书更有识人之明!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bzsm/5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