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檀弓上》中有言:“幼名,冠字。”人的称号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姓氏,一个是名字。姓氏可以选择父母任意一方,但一般都随父姓,毕竟古代的社会构成就是这样,女子没有地位,也就没有话语权。不过,古人取名字却十分讲究,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喜欢按“字辈”给子孙起名,尤其是一些传承许久的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循这一不成文规定。
众所周知,在一个大家族中,除了招来的仆人、婢女外,所有人都具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这些少则几十,多则数百,单从长相上来看,实在很难分清亲疏远近,甚至是年龄差距。因此,字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每个家族都有一本族谱,而子孙后代的名字,也要严格按照族谱中赋予的“字”起名。这样一来,辈分差异就能有所体现,一个庞大的家族也可以井然有序地运作下去了。
其实一开始,字辈的规矩仅在皇室内部流传,正所谓“修身齐家,安民治国”,作为统治阶级,必须先保证权力的合理分配。另外,皇帝子孙众多,家大业大,一旦出了差错,在传承一事上就会引起纷争,这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到了唐代,中国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大家族,而韩愈也依样画葫芦,修起了家谱。慢慢地,家谱的理念被民众所接受,于是“字辈”也就适时出现了。
有了“字辈”之后,家族管理也变得鲜明起来,一般来说,族长的权力是最大的,他们既可以分派任务,也能解决矛盾纠纷,就连财产继承问题,也是族长说了算。另外,由于辈分压制,长辈可以随意处理小辈,而小辈却不能顶撞长辈,即使有理,也要“礼让三分”。然而,当近代宗法制度解体以后,字辈就没什么约束力了,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浸染,年轻一代在取名字上,也不愿听从长辈安排。
当然,任何事物的消亡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字辈也不例外。以贺龙元帅为例,贺家老祖名为贺从先,第二代名为贺云贵,再往后一代的兄弟五人,分别以“象、虎、龙、凤、凰”命名。不过,贺氏从第4代起,就开始按照“大廷良土,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16字排辈了,之后几代人的名字就是贺大忠、贺廷宰等。由此可见,当一个家族发展壮大,每个人都开枝散叶之后,字辈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而且其中,还隐含着先祖对子孙后辈的期待。
新中国成立之后,宗族开始分崩离析,以前属于家族内部的矛盾,也由执法机关解决,即便是所谓的“族长”,也没有处理族人的权力。还有,受时代背景影响,在不同时代,人们取的名字也略有不同。刚建国那会,农村人喜欢以“富、贵、财”取名,城里人就是各种“建国、建军、建业”,再往后,就是卫东、卫星等。后来,随着人口激增,人们也开始取一些稀奇古怪的名字,在追求个性的时代,没人愿意与其他人“撞名”。
除此之外,字辈的消失,也与大迁徙有关。以前,大家族始终盘踞一处,几百年不动地方,字辈也有一定的运行基础。可是到了现在,大家都天南海北地走,就连过年都很难聚到一起,字辈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在大部分年轻人眼中,亲戚还没有邻居来得实在,几年没见过面的亲戚突然造访,总会感觉浑身不自在,这便是“远亲不如近邻”。因此,时代在不断发展,古时的一些旧俗也会随之消失,现实便是如此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cgsm/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