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取名与相生相克的补救方法
张永红整理
旧时人们讲究五行俱全,在同一家族中,每一辈取一行为名,在同家族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为名,对五行偏缺者,以取名为补救。
五行义理分类
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古人认为,天地万物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五行取法就是五行说的原理去达到五行平衡的一种方法。
让我们介绍一下五行说:
古人认为,天地间的事物如方向、季节、气候、颜色、脏腑、五官、乃至道德规范,都可纳入五行之中。
以方位论,有东、南、西、北、中五方。东方为旭日东升之方,草木生发,故属木;南方气候炎热,为阳气最盛,故属火;西方干燥萧瑟,草木测零,故属金;北方气候寒冷,阴气最盛,故属水;中央温湿郁积,故属土。以季节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古人认为,在夏季与秋季之间,还有一个季节,名为“长夏”,这样就有五季。春季草木萌生,属木;夏季酷热难熬,属火;长夏烦闷多湿,属土,秋季肃杀凉爽,属金;冬季寒冷成冰,属水。
以气候论,古人认为,风、暑、湿、燥、寒为“五气”,其中,风动于春,属木;暑生于夏,属火,湿郁于长夏,属土;燥见于秋,属金;寒生千冬,属水。
以颜色论,有青、赤、黄、白、黑五色。青为木色,属木;赤为火色,属火,黄为土色,属土,白为金色,属金;黑为水色,属水。
以道德论,古人将仁、义、礼、智、信看成人的五种道德,称为“五常”,其中,仁属木,因为东风和煦,春生万物,为仁爱之象;礼属火,大凡祭祀天地,婚礼寿庆,都离不开火;信属土,稳定如山,沉实如地,这是诚信之象;义属金,因为仗义行侠,义师出征,离不开刀兵金铁,智属水,水性圆通、清澈,为智慧之象。
其他还有谷物、牲畜、水果、五脏等,这里不一一样述。
按古代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这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关系为:
木生火—一木燃烧而生火
火生土一一木燃烧后而成灰烬
土生金—一土里藏金,金由土石冶炼而成
金生水—一金融化则为液,金凉亦凝水
水生木一一雨水滋润草木生。
相克关系为:
金克木——刀斧可以砍伐树木
木克土一一草木扎根于土中
土克水—一土能筑堤挡水
水克火一一水能灭火
火克金一一火能熔化金属
按照五行属原理取名,有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族中,每一辈取一行为名。每一辈取名,除须用辈份字还须用该辈带五行的字。以下各辈,均须按此规定取名。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然后又是水生木,五行轮回,以求生生不息。
第二种情况是在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同一辈人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如某一家兄妹五人,老大叫张维材,老二叫张维灿,老三叫张维基,老四叫张维钧,老五叫张维清,一家人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
第三种情况是个人按命理中五行偏缺补救之法取名,这种取名用得最为普通。
古人认为,一个人按禀性可以纳入五行中去分析,除了少数人五行俱全,不偏不缺之外,大部分人或是五行有缺,或是不缺而有偏,或是不缺而成数不足。
缺与不足,可以归以一类,都须予以补充。
偏盛属于另一类,这须予以克制。
那么,怎样才知道一个人五行的偏缺呢?古人有许多方法。
一种是中医诊断法,通过中医的问、望、闻、切四诊技术,判断一个人五脏之气的盛衰,如是肝阴不足,还是肾阳不足,是肺水泛滥,还是心火亢盛。等等。
另一种是人相观察法,按相术家的看法,人从体形举止、声音上可以分出五行来。如就体形、气色面言:
木形青而廋长
金形白而方正
水形黑而肥圆
火形赤面尖露
土形黄而敦厚
就性格而言:
木形人清高,尚仁
金形人严肃,尚义
水形人圆通,尚智
火形人急躁,尚礼
土形人敦厚,尚信
还有一种方法是命理推算法,就是通过算“八字”,来看一个人命里五行的情况。
知道了一个人的五行,怎样取名呢?
古人认为,对于五行俱全不偏不衰的人,取名时,不要人为地造成偏盛,破坏原来的平衡。如取个带“火”的字,这就使火偏盛了,取个带“水”的字,则会使水偏多。怎样防止这种情况呢?有两种办法:
一是使名字中五行俱全,不偏不衰,如金灿湘这个名字,有金、火、土(山)、水、木。
二是避开五行字(指在字形和字义上避开)。如“卫佑平”这个名字,就避开了五行。。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由于五行有偏缺,所以得人为地使之平衡。古人把取名看成是建立人为平衡的途径之一。
先谈对五行不足或有缺者的补救。
按古代姓名学,最简单的补救是形补。
如认为一个人命里缺金,取名时,就用含“金”的字。如“钢”、“铁”、“铜”、“鑫”、“利”、“锋”、“剑”。
如认为一个人命里缺木,取名时,就用含“木”的字。如“森”、“林”、“材”、“秩”、“笃”、“芳”。
如认一个人命里缺水,取名时,就用含“水”的字。如“江”、“河”、“湖”、“海”、“川”、“水”、“清”、“泽”、润”、“雨”、“云”。
如认为一个人命里缺火,取名时,就用含“火”的字。如“焱、“灿”
如认一个人命里缺土,取名时,就用含“土”的字。 如“培”、“垒”、“峰”、“岳”、“石”、“玉”。
不过,同是缺金,有的人缺得多一些,有的人缺得少些,缺木、缺火、缺土也是如此。缺得多的,宜多补,缺得少的,宜少补。
旧时人名中有“金鑫”、“森林”,
等,都是认为命里某一行缺得太多,故而予以大补。“金鑫”为四个“金”相加,“森林”为五个“木”相加。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稍缺某一行,这就只须稍加补救便可。如稍缺水,用“精”、“润”、“霖”、“池”等补之便可,不宜用“江”、“河”、“湖”、“海”等大水,否则会泛滥成灾,弄巧成拙。
对于稍缺其他行的,道理亦与之相同。
有一部分人,被认为命里不只缺一行,而是缺两或三行。对此,旧时姓名学家认为,取名时就须考虑这几行同时补救。
一个人命里被认为缺木、缺水,取名时就宜木水兼补救。如用“雨林”、“云竹”。若取单名,则一字须含水木,如用“杰”、“沐”、“湘”、“霖”。也可以一个字补木水之不足,而以另一个字表示其意思。如“刘士杰”这个名字,“杰”字兼顾水、木,“士”表示其他意思。如一个人命里被认为缺火、缺土,取名时就宜火土兼顾,如用“炎培”、“灿珠”。
如一个人命里被认为缺木、缺土,取名时可用“杜桂”等土木兼有的字,或用“玉林”、“培松”、“坚柏”。等等。
字的行特性是如何确定的呢?
这从可形、义、数三方面去考虑。
形,就是指字形,指字的形体结构。许多汉字在字形上包含有金、木、水、火、土,这可以直接看出。
一些常见的用作名字的字分类如下::
金:鑫、刚、铜、银、锋、铁……
木:本、本、未、朴、朱、机、权、杠、杜、故村、胡,否,菜、、条、杷、、李、、杰、杭、林、框、那、柜、枣、果、采、……
水:永、求、录、亲泉、森、黎、冲、次、决、苏、冷、冶、冼、净、凉……
火:灯、炎、炬、琰、焕……
土:圣、幸、坤、基……
义:就是指字义,许多汉字从字义上就可以分出五行。
按字义分五行,还有就是性质去分,前面提到,古人将许多事物都纳入五行之中,如春、夏、仁、礼等等,古人认为也可以用于补救。
如缺木者,可用“春”、“风”、“青”、“仁”等字去补救,因它们都属木。
如缺火者,可用“夏”、“南”、“红”、“礼”等字去补救,因为它们都属火。
如缺土者,可用“中”、“信”、“黄”等字,因它们属士。
如缺水者,可用“冬”、“北”、“黑”、“智”等字,因为它们属水。
五行还可按数去分,按易学家的理论,一和六属水,二和七属火,三和八属木,四和九属,五和十属土。
任何一个字,无论是姓,还是名,都可以从数上分出五行来。
如“周”字为八划,属木。
“李”字为七划,属火。
“光”字为六划,属水。
“青”字为八划,属木
“家”字为九划,属金。
对于笔划超过十划的字,可按减去十后余下的数考虑,超过十二划,则减二十。
如“蓝”字为十三划,减去十,余三,属木。
“曾”字十二划,减去十,余二,属火。
“潮”字十五划,减去十,余五,属土。
“鑫”字二十四划,减去二十,余四,属金。
对于缺行的补救,可以形补,可以义补,也可以数补。
一般来说,形补与数补简单,明显,故多被采用,如缺金形补只须找含“金”字的字便可,数补则只须找笔划为四或九的字便可。
义补较为复杂一些,有些字在形和数上均看不出是某一行,但在义上却可以属于某一行。如“仁”字,在字义上可以归入木类,但在字形上却不含“木”,在笔划上,数为四,为金,也不属木。
如“钦”字,在字形上含“金”,但在字义上却与金无关,大笔划上(按繁体),为十二划,属火,这个字可以说是有另一种情况,有些字,只是笔划上属某一行,字形与字金之形,无金之实。
如:“也”字,笔划为三划属木,但字形和字义却均与木无关。
补救有三种情况:
(一)单项补数,如仅在字形、字义或笔划中的某一项上作补救。
(二)双项补救,指或为形数兼顾,或为形义兼顾,或为数兼顾。
(三)三项补教,指在字形、字义和笔划上均作补救。如前面说的以“鑫”补金,即为三项兼顾、形、义、数均属金。
一般来说,单项补救,只须考虑一项,易于解决,双项兼顾的字就难找一些,三项兼顾的字就更难找了。
古人认为,不仅五行中某一行缺少,须作补救,某一行偏盛,也须采取某些措施,予以克制。
如金气亢盛的人,须以火去克制,取名宜用属火的字。
如木气亢盛的人,须用金去克制,取名宜用属金的字。
如水气太盛,则须用土去克制,取名宜用属土的字。
如火气太盛,则须用土去克制,取名宜用属水的字。
如土气过盛,则须用木去克制,取名宜用属木的字。更复杂的五行取名就是从母子生克关系上去考虑,按五行理论,生者为母,被生者为子。如木生火,则木为母,火为子,又如土生金,则土为母,金为子。
古人认为,补与克,可以是直接的,如火缺便补火,水盛便克水。也可以是间接的,即从生发之源上去补克,如火缺,可以补生火之母,即补木,本旺生火,火便补生了。所以取名字,可用属木的字。又如水盛,可以克生水之母,即克金,金衰便水退。所以取名字,可用克金的字,即属火的字。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cgsm/3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