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历史,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鞜(音踏)趿(音酒)或履。大约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诗经》上“纠纠葛屐,可以屐霜”里的“屐”,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编成的鞋。
每一种鞋,都有自己的历史沿革。皮靴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庞涓敲碎了膝盖骨后,不能行走,就用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皮靴。孙膑就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打败了庞涓。中国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双2000余年前的皮靴。
鞋子,是分左右脚的,对于现代人来说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然而,若将时光回溯两个世纪,若在当时提出“穿鞋分左右脚”的理论,那绝对是骇人听闻的。
在晚清乃至几千年前的旧社会里,古人穿鞋一度是“左右不分”的,两只鞋子的造型一模一样,不论穿在左脚上还是右脚上都不会显得突兀。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觉得倘若鞋子不分左右,穿起来一定非常别扭。
实则不然。
古代制作鞋子的材料比较轻便柔软,而且,古人穿鞋不讲究合脚,往往会选择那些尺码更大的鞋子。
虽说,古代的鞋子左右不分,但买鞋时却另有讲究。古人买鞋时,往往会先用左脚去试鞋,倘若左脚能穿上鞋子,那么,便无需再去试右脚了,这是因为人体构造的缘故。
一般来说,人的左脚比右脚长一点。由于古代的鞋子左右不分,所以工匠制作鞋子的模具——鞋楦,仅有一个。实际上,即便是在现代化进程更快的西方世界,鞋子分左右脚也是在1818年之后的事了。
自北魏孝文帝提出了“服制改革”以后,北魏人便开始遵守“士卒百工无过绿、青、白;奴婢侍从无过红、青,犯者问斩”的规定。在当时,做生意的商人必须要穿颜色不一样的鞋,左脚穿白鞋,右脚穿黑鞋。这种鞋被称作“鸳鸯鞋”,是不洁的象征。因为古代的商人地位比较卑贱,所以,他们必须穿这种颇具侮辱性的鞋子。现代汉语中的“黑白两道”,原本指代的就是北魏时期与官府勾结鱼肉百姓的商人。
古人虽不喜欢鸳鸯鞋,但鸳鸯却是古人眼里最吉祥的动物。古代女子在闺房中刺绣时,经常在红鞋上刺下鸳鸯的图样,以此为时尚。在汉唐以后,鸳鸯一度成为时人最喜欢的纹样,几乎每个女子都有一双绣着鸳鸯的鞋子。《杂曲歌辞·远别离》有云:“玳织鸳鸯履,金装翡翠帘。”这句诗的“鸳鸯履”说的并不是样式不同的“鸳鸯鞋”,而是一种鞋头绣着鸳鸯的精致女鞋。
当然,除了鸳鸯之外,古代的女鞋上还有一些其他纹样,如凤凰、喜鹊等。几乎所有古代女鞋都有鞋翘的设计,也就是鞋尖凸起的部分。
现代女性的高跟鞋往往十分考究,其实,古代的女鞋也是相当讲究的。在五代之后流行“三寸金莲”,也就是裹脚女性所穿的小鞋,这种鞋子保留了鞋翘的设计。可以说,鞋翘是中式女鞋设计的精髓,这种设计与鞋底自成一体,拥有鞋翘的鞋子不容易开裂,经久耐穿。
除此之外,古代女性多穿着长裙,鞋翘能够托起裙角,不会让女子因踩到裙摆而滑倒。并且,鞋翘的设计还有古代女性的美好愿望,翘起的鞋尖恰好预示着步步高升。据说,在西南地区,鞋翘还有一定的防身作用。当时的贵州苗女,习惯在鞋翘中塞入刀片,在遭遇不轨之徒时,便能用鞋尖上的刀片一击制敌。
在古代,鞋子还是一种用于占卜算命的工具,由此而引申出的占卜方式被称作鞋卜,虽说,这是一种迷信的封建产物,但却为时人所热衷。《金瓶梅》第八回里,就提到了潘金莲使用鞋子进行占卜,等待西门庆“临幸”她的情况:“盼不见西门庆到来,骂了几句负心贼。无情无绪,用纤手向脚上脱下两只红绣鞋儿来,试打一个相思卦。”
《聊斋志异》里,亦提到了留守在家中等待丈夫归来的妻子用鞋子卜卦的情况:“黄昏卸得残妆罢,窗外西风冷透纱。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磕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又是想他,又是恨他,手拿着红绣鞋儿占鬼卦。”
在过去,苗族女孩出嫁时不论家境贫富都要穿草鞋,这便是“试鞋卜婚”的风俗。女孩亲自上山采摘一些新鲜的糯米草,然后让家族中儿孙满堂的长辈为自己做一双草鞋。在出嫁那天,新娘子便穿着这双草鞋出阁,回门时也会穿着草鞋。
穿着草鞋出嫁、回门之后,新娘便会脱下草鞋,仔细检查草鞋的鞋底、鞋翘、鞋跟等部分的磨损情况,看看哪个部位的磨损比较严重,哪个部位没有被磨损。据说,鞋子不同部位的磨损情况,预示着新娘未来的婚姻状况。最终,通过试鞋卜婚,就能预测出婚后生活幸福与否了。
参考资料:
【《周易》、《诗经》、《金瓶梅》、《聊斋志异》】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czsm/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