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画像
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我们聊一聊中国人取名的历史。
两汉三国时期,都流行取单字名,其实并不怎么重名;或者说至少从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史料来说,没发现重名。
比如曹操、孙权、刘备、袁绍、袁术、公孙瓒、诸葛亮、司马懿,似乎没有重名。
当然,也有人说虽然名字没有重名,但是在取字上(一般由主持冠礼的长辈赐予)却很重复,比如都是一窝蜂的“子x、公x、德x“
比如步隲字子山、诸葛瑾字子瑜、顾承字子直、顾谭字子默、张紘字子纲、鲁肃字子敬、吕蒙字子明、陈武字子烈、吕范字子衡、陆瑁字子璋、朱据字子范、全琮字子璜、周鲂字子鱼、锺离牧字子干、孙峻字子远、孙綝字子通、濮阳兴字子元
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其实是反映了两汉三国时期国家重视儒学,社会提倡学习经文的社会风气;因为“子“、“公”、“德”这三个两汉三国时期取字的常用字其实都是从《礼记》、《春秋繁路》这些儒学典籍里经文里挑出来的。
比如“子”这个字,《礼记·哀公问》里就提到“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里则谈到“ 子者,父之阴也。”
从《礼记》来讲 “子”与“父”是从属关系,就像是“君”与“臣”的关系,“夫”与“妻”的关系一样。
换言之,“子”其实是表示谦虚、谦逊以及主动降低身份的意思,因此,长辈主持冠礼给晚辈赐字时,其实是表示希望这个晚辈谦虚、谦逊的意思。
甚至大家可以简单粗暴的把“子X”理解为“小x”,比如鲁肃字子敬,同辈朋友称呼他“子敬”其实从原意来说,就是“小敬”的意思。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子”这个词最初的原意。
桃园三结义
同样,“公”按照《礼记》原意,是指的“共同”、“公平”的意思,周瑜字“公谨”,其实就是给周瑜取字的长辈自己比较谦虚,表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之意。
从这种取字方式就能看出,两汉三国时期儒家经学的昌盛情况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名的时候单字用的越来越少,即使上层社会精英也开始和下层民众一样开始使用双字起名了。
比如王羲之、王献之、裴松之、祖冲之、刘牢之……
双字名越来越多出现在了上层精英阶层了,而且越靠近隋唐,上流社会基本上也被底层同化,开始以双字取名了。
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名人叫“X之”。
根据我国学者万绳楠先生考证,当时南朝士族普遍信奉五斗米教,而“之”就是五斗米教里的一个宗教符号,信五斗米教的人就给自己儿子取名的时候加上“之”字,以祈求神仙保佑,平安如意的意思。
王羲之塑像
和欧洲人名字里多有保罗、约翰的意思差不多。
当然,这也不是道教的特权,同时随着佛教的兴盛,也有相当数量的上层精英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带有佛教色彩。
比如王僧辩、王僧朗、王僧达、柳僧习、姚僧垣、萧僧珍、李僧伽、江僧安、崔僧护、王昙首、荀昙、李瞿昙、姚悉达、殷梵童、姚菩提。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取名方式,我们就能发现陈寅恪先生所说传自秦汉第一帝国时代的文化逐渐衰微、朽败;之后中华文明结合佛学、道家都宗教哲学再次兴盛,最终形成了以唐宋为主的中华第二帝国时期并没有说错。
南北朝时期大量历史名人叫“X之”、“僧X”,这就是宗教哲学影响当时社会方方面面,而儒学衰退的最好证明。
广告:
我在西瓜视频开了一个栏目,也叫“兰台”,主打4—5分钟的知识性视频。有西瓜账号的朋友麻烦去西瓜点一个关注,因为目前我西瓜视频关注人数还不到500,好歹我头条粉丝过十万了,这个西瓜视频不到500人关注,有一丢丢没面子啊。谢谢大家。
我西瓜视频链接:https://www.ixigua.com/home/5465122147/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czsm/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