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SARS、甲流、埃博拉以及新冠状肺炎等病毒的暴发,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和巨大损失。如何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瘟疫,已成为世界性难题。而先秦时期的医疗水平远不如今天,那么面对瘟疫暴发时,他们是如何预防、应对的呢?
在中国古代,民间病因的主流思想认为瘟疫、疾病的暴发都是鬼神作祟。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人们相信,致使身体生病的鬼神有天上的神灵,也有自然界中的山川精怪,还有人死后所化之鬼。
于是,每当遭受瘟疫时,古人会祈祷于神灵以禳除病痛。经过长久的文化沉淀,逐渐演变名为“祷疾”的民俗活动。祷疾,属于《周礼·大宗伯》所记载“五礼”中的吉礼,在先秦时期各个阶层都曾实行过。
先秦时期的祷疾仪式,包含了占卜、祭祷、祝词。
我们先来说说“占卜”。这是祷疾的前奏。
我们知道古人凡事都喜欢进行占卜来测吉凶,如结婚、丧事、战争等都要进行占卜。一般是通过用火烧龟甲、兽骨,根据上面出现的横裂纹来预测吉凶。据《晋国骊姬之乱》载:“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可见,即使一国之君结婚了,也不得违背神的旨意,要先占卜问过神。
又《礼记·曲礼上》载:“内事以柔日”及“吉事先近日”。讲的是先秦时代,诸侯的士、卿大夫在祭祀父祖时,先要占卜祭日,以前旬的丁或己日卜问后旬的丁或己日的吉凶。
和祭祀一样,战争也是先秦时期国家的大事,在战争和国家常规祭祀之前都要进行占卜仪式。如《晋楚鄢陵之战》曰:“虔卜于先君也。”
总之,假如有特定事情发生要祭祀,在之前也要进行占卜,而为治病、驱赶瘟疫举行的“祷疾”也一样。《论衡·祀义篇》曰:“是以病作卜祟,祟得修祀,祀毕意解,意解病已,执意以为祭祀之助,勉奉不绝。
再来说一下“祭祷”。这是“祷疾”的第一步。
据《仪礼·少牢馈食礼》载:凡事通过占卜决定后到进行祭祀典礼,一般都预留十天,好让户主斋戒。又《礼记·祭统》曰:“故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定之之渭齐,齐者精明之至也,然后可以交于神明也。”可见,想结交神明,一定先要通过斋戒,让人谨慎行事,充分领会意思。
祷疾也一样。《史记·周本纪》云:“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即在举行正式仪式之前,要先进行斋戒仪节。而《论衡·解除篇》又曰:“解除初礼,先设祭祀。”也就是说祷疾仪式开始后的第一步就是祭祀,之后才进行“驱疫”。
最后,来了解一下“祝词”。
“祝词”,也称“祝辞”,“祝”或“告”,意思就是以言辞告神求福佑。《礼记·郊特牲》曰:“诏祝于室”,孔疏云:“祝,诅也”。说的就是用言辞来告神。又《尚书·无逸》曰:“否则厥口诅祝”,孔疏云:“以言告神谓之祝”。
其实,先秦时期的祷疾仪式繁文缛节,但也代表了民众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望。
本文来自颜南子八字算命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nkj11.cn/qmcsdf/3719.html